廿五年前屏東基督教醫院派遣醫療隊,在泰國、緬甸邊境佤邦建立就醫照護系統,訓練牙周病一批醫護學生如今不僅成家了,還肩負起當地民眾的健康需求,其中兩位女醫生首次出國,便來到台灣做健康檢查體驗醫療服務,並與一別十多年的屏基醫護老師們見面,師徒相會場面溫馨感人。
佤邦地處山區,在屏基未到前重症病患只能送到泰北邊境的醫院,因無身份,往往得等上三、四天,才牙肉美容能獲得救治,有些人甚至在等待中去世。
屏基小兒科卓德松醫師負責為當地規劃醫牙週治療學教育課程,由於教育程度低,加上資源缺乏,讓醫療訓練難度倍增,一群「醫學生」從到病房練習量脈博學起,還利用剝香蕉皮方式,教導割疝氣概念,在心形石頭上畫出心血管圖等。
只有牙醫能夠發現牙周病的早期症狀,但隨著病情發展,其他症狀會慢慢顯現。這些症狀包括:
• 牙齦紅腫疼痛
• 刷牙或使用牙線時齒齦出血
• 牙齒偏移或鬆動
• 牙齒與牙齦之間有膿液
• 口臭不能消除
• 因為牙齦退縮,牙齒顯得更長
• 牙齦與牙齒分離
• 牙齒咬合方式發生變化
• 部分假牙的配合出現變化
在物資缺乏的佤邦,一天只吃上、下午兩餐飯,屏基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莊岳泉說,連續吃高麗菜兩個月,三個月便瘦了七公斤。支援的屏基醫護人員,不僅隨時要捐出熱血,也常受A型肝炎、惡性虐疾、皮膚病等傳染病威脅。
卓德松醫師說,在佤邦每天都有故事,在簡陋的設備下為盲腸炎患者開刀。那時候佤邦未曾有過開刀手;沒有消毒過的紗布可以覆蓋,沒有嗎啡止痛,只能把生理食鹽水隔水加熱,減少燙傷換藥痛楚,為他熬魚乾豆粥補充體力,沒想到兩個月後,他竟可下床走動了。
現在佤邦茅草屋變磚房也有柏油路,看到當年的青澀學生成熟穩重,改善當地的醫療照護品質,讓曾駐紮佤邦的屏基人員感到欣慰不已。
初期的牙齦炎,請牙醫師或洗牙師刮除牙結石和牙菌斑,清洗乾淨即可。一旦發展成輕微的牙周炎,就需要專業的深度洗牙(deep cleaning)把牙根表面清乾淨並刮平(root planning),除去牙齦和牙根之間深的囊袋(pocket)內的結石,細菌及發炎組織,使牙齦內部恢復健康,愈合貼着在牙根表面。根據您的牙周病嚴重程度,這種牙周治療可能需要幾個療程。對晚期的牙周病,在牙齒和牙齦之間已經形成了深度囊袋,那可能需要牙周手術治療,讓牙醫徹底清洗牙齒和根部的囊袋。 如果沒有足夠的牙齦,那就要做牙齦移植手術。有些牙周病部分牙齦和骨頭已經被破壞了,外科技術可以幫助這些組織的再生。對於牙週治療,也有藥物方面的新進展。 局部施加抗微生物劑或抗生素藥物,以及藥物控制人體作出反應,抑制細菌的生長,可以幫助減緩病情的發展。
留言列表